岗位建设——我们身边的“岗位小明星”(三)

沙区实验一小学生发展中心

五年级接手3班之初,我便下发“班级岗位建设”调查单,旨在了解在同学们心中班级需要一些什么样的岗位,以满足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或者是锻炼自己。调查单的反馈让我大吃一惊——五年级的“大孩子们”似乎对老师的举动并不感兴趣。调查单处处留白或是不痛不痒的几个岗位让我有些不知所措。<br>随后的相处中我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对明确到个人的岗位并不感兴趣,他们不喜欢每天重复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他们说岗位轮换也经历过很多次了,早已没了低年级的新鲜感。甚至觉得在班级的岗位锻炼并没有实际意义,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作用。<br> 一、“杠杆”撬动,责任重建 瑶瑶是我们班很“特殊”的女孩儿,班级里的同学从一年级开始便热心帮助她。她也习惯接受班级同学的爱心,同时我还发现她是班级孩子们行为习惯的一面“镜子”。同学们的优点她会模仿,缺点她也有样学样。<br>我开始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让这面镜子折射出为集体服务的光呢?我首先安排瑶瑶开始做一些简单的事儿,例如去办公室拿本书、帮同学送个本子等。原来总是接受帮助的她突然发现自己也能做很多的事,兴致正浓。“趁热打铁”我开始鼓励她擦擦黑板、收拾收拾讲台......只见她笑容满面,拿上抹布不一会就把黑板、讲桌收拾出来了。抓住这个机会,我让班级里的孩子们细心观察,身边的同学有什么变化。同学们异口同声告诉我,他们发现了瑶瑶开始为班级服务了。“瑶瑶都已经行动起来了,你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我问道。同学们相互看看,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br> 从那时起,每天放学瑶瑶都会主动擦黑板、卷窗帘、拍黑板擦地灰,最让我惊喜的是只要看到同学们拿扫帚扫地,她总会冲上去帮忙。放学对桌子,还将数学老师的教具直尺拿来一一比对是否整齐,同学们都夸她“瑶瑶从被帮助到做事严谨了!” 二、任务驱动,组团完成 班级生活是社会公共环境的一个影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尤为重要。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早已熟知班级每天正常运行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而我要做的就是“让位”,让学生在班级的公共场所主动实践自己的想法,唤醒他们的内驱力,在实践中感受为班级服务的内核和意义。<br>我不规定每小组某学号同学做什么,甚至小组任务是什么我也不说。四人小组自由协商应该做什么,可以怎么做。老师不再“一言堂”,组长不再“一言堂”。于是一张张小组合作分工表呈现在了我的面前。<br> 小组协作,班级事务也绝不是百分之百能做好,而是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们不再推诿,主动能够站出来解决,这是责任意识的体现。由小组责任意识辐射全班,逐渐公民公共意识。 三、创新创造,活力无限 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他们的天马行空或是胡思乱想,我们都应该好好保护。<br>班级的黑板报我从不插手,同学们开始布置时是中规中矩,怕贴歪、怕出错,现在摆放图形任由自己决定。每天书写的课程表同学们觉得稍显刻板,难道语文非要叫语文吗?数学一定要叫数学吗?美术就不能换个名字吗?现在,我们的课表五彩斑斓,它可以是中文、可以是英语、还可以是孩子们所想得到的任何图画。<br> 我们还把班级岗位获得的经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走近父母的工作岗位体验他们的岗位特色。我们还去社区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丰富假期生活的同时感受美丽的社会需要更多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我们一起组团寻找家乡文化,感受重庆文化的魅力。从小为他人、为班级服务,长大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我们向身边、向榜样力量学习。 班级岗位建设不仅仅是立足于学生的校园生活,而是为学生架起一座连接社会的桥梁。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撰稿:左翔</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孙付帅</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舒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