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校

信息化建设项目计划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国家级信息化教学示范区工作总结(1228)

发布时间:2022-12-28 11:28 栏目:项目计划 发布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 点击量:1643 【公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校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国家级信息化教学示范区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政策引领:《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要深刻认识深化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高水平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地落实。”“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大单元教学”主张目标、教学、评价一体化设计,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给课堂教学提供一个标准。

理论方向:综合国内政策的导向与国际教育的趋势,当前培养能够融入未来社会,并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人是教育的目标。为应对激烈与复杂的国际竞争,核心素养体系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核心不在于单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在重视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让学生具有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以应对复杂变换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应探寻的教学改革之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大单元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发展的新的教学理念,其主张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经验,按照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内容作为划分单元的主题,开展连续课时的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地将课本中碎片化的“惰性知识”转化为整体性的“活性素养”。 

区域领航:《沙坪坝区指向核心素养聚焦学习单元的学本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3)》要求:每所学校、每门学科要在学习理解本行动计划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科的发展愿景和育人目标,精心制定聚焦学习单元的教学改进行动计划(2020-2023)。各行动计划制定需以学期为单位谋划教学改进进程,从成果与效果两方面预设教学改进成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大单元教学”是区域改革引领的方向标。 

二、关键问题

(一)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与态度

教师信息素养良莠不齐,中青年教师与时俱进,学习能力较强;部分老年教师思想保守、固步自封,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仍然停留在一些表面的、浅层次的使用上,谈不上整合,更谈不上融合或深度融合了。另外,也有部分教师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没有足够的自信,担心在课堂教学中仪器设备出故障或自己不会操作,因而耽误上课时间,这样容易造成一种畏惧心理,造成在信息技能方面越来越大的差距。

(二)教师信息技术技能与需求

问卷调查反映,教师在教学中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的占比太小;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不够熟练;在未来的研修中,教师对于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等这些微能力点的培训与学习较感兴趣。

(三)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配备不足

目前我校53个班级,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仅有两名,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面临着专业化发展问题的严峻挑战。教育信息化任重而道远,在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地成为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

二、解决思路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示范区工作启动,我校迅速成立三个团队:管理团队、培训团队、骨干教师团队。结合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现实问题,以黄玲校长为组长的管理团队,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三个层面全面规划、明确分工、协同发展。我们构建了整校推进的基本运行机制和双线操作体系;确定了基本原则,坚持“选、学、用、研、评”五位一体的整校推进路径。

(一)选——确定微能力点

培训团队用问卷星设计了面向全体教师的“信息化2.0微能力问卷调查”,准确了解了当下教师们信息技术常用的工具、水平与真实需求。根据调研结果,撰写了规划书,选择多媒体环境与混合型教学环境,制定了校本研修方案。

(二)学——提升专业学习力

1.骨干引领学 校本全员学

学校培训团队共7名成员,均是主要学科的骨干教师。通过连续五天的区级培训,较为充分地理解了国家政策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提高了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规划、实施与测评能力。培训团队先后6次培训,分别从“解读相关政策文件”“学校整校推进方案”“云平台场景化应用”“云平台教学模块的应用”“人人通中的朋友圈”“希沃平台的使用方法”六个方面讲解,从宏观的政策解读到微观的实操运用,让全体教师明确“为什么做”“如何做”,逐步促进教师教学信息能力的整体提升。同时,我们分学科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各教研组研修计划。

2.线上互动学  线下主动学

2022,疫情卷土重来,我校师生全部隔离在家,我们迅速启动线上课程。前期信息2.0的培训让老师们临危不乱:校级层面提前制定《空中课堂应急预案》《周课时学科内容规划表》,并及时通过钉钉给学生及家长发送温暖的问候和对线上课周密的部署;教务处提前设计好线上课程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与双减政策;教导处成立骨干教师线上云教研群,适时推送优质资源,为老师购买“干国祥线上培训课程”,坚持高质量云教研;作业交流线上传送,老师批阅详尽、温暖;关注师生家长的心理健康,协同骨干教师带去线上心理课程……信息2.0培养了教师们敏捷的反应力、信息技能的掌控力与教学的胜任力,成为发展教师综合素养的加速器。

(三)用——推动应用实践

1.落实普遍用

学校构筑了良好的智慧型单元化教学生态,教师人人上精备课,年级小教研乃至茶余饭后的闲聊都与“信息化”有关。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已经深入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2.选择强化用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我们选择骨干教师的精品课例,引领全体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语文教研组的向琼、吴斯,数学教研组的韦尧老师,分别在课例中,用希沃白板制作了交互式课件,融合运用了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白板强大的功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在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以及生成性问题解决等方面都起到了关键作用。除整堂课之外,我们还开发了阅读指导微课、习作指导微课、数学微课、劳动教育微课等资源,保存在学校云平台,供教师下载使用。

3.提升品质用 

本期,为了探索人工智能如何为单元教学改革服务,我们以骨干教师为引领,成立团队,合力攻关单元设计。学校管理团队先行设计了融合信息技术的学历案单元设计模板,并带领骨干教师团队撰写了语文、数学、思政、“跨学科”和“超学科”单元整体教学示范课例,同时参与区级评比。各学科在此基础上,深研教材,力争凭借智能手段,实现信息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最优化。

(四)研——促进深度融合

在研中学、在学中用。学校先后申报并成功立项区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有效融合策略的研究》《利用校园智能化系统优化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中马共建共享课程促中外人文交流的实践研究》,以及项目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阅读实践研究》,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科研的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五)评——助力提质增效

培训团队认真研读区里拟定的《学科教师考核细则》后,制定《研修组信息化能力考核标准》《教师信息化能力考核标准》。我们拟定网络学习空间系列制度,并不断修订;协同各部门和全体教师构建云平台学校主页和教师个人空间;定期检查,梳理清单,每月定期督促培训团队检查教研组长、组长检查教师的个人空间,层层落实检查资料上传情况。

三、实践成效

(一)探索出“选、学、用、研、评”五位一体的整校推进路径

1.选——确定微能力点

2.学——提升专业学习力   

3.用——推动应用实践      

4.研——促进深度融合

5.评——助力提质增效

(二)形成了基于协作式+的“混融共生”校本研修模式

教师研修团队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开放、共享、参与、创造的协作式+的学习方式是实验一小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1+1+1+N”(即至少1名成熟型教师指导1名年轻教师,针对1个教学问题开展N次研修活动)是我校以协作式+的方式开展校本研修的组织方式。教师个体在协作式+的团队组织带动下,学习主体意识被唤醒,专业成长自觉被激发,从而产生出教师成长的新动能。

混合式学习下的校本培训应当采取非结构化的方式,同时强调应用和实践,为此,我们提出了“线上+线下”和“集体+自主”的“混融共生”校本研修学习的新生态。

(三)打造学校信息化智能环境,构建了多元信息使用平台。

53间教室与多媒体阶梯教室,全部更换为希沃电子白板与纳米黑板;星星舞台全面装修,配置数字化超大LED显示屏;新建校园数字化实验室、融媒体中心;改建问天楼门厅,增设超星阅读终端机,打造泛在式数字化书吧。

学校全面构建了多元系统的信息平台:管理用钉钉,教学常规巡课、通知上情下达、线上教研教学,老师们在使用中熟练;教学用希沃,师生交互、生生交互,都通过人机交互,提升了教学效率。资源库用云平台,我们构建校内优质资源库与国家级资源库,使云平台成为智慧分享的宝库;窗口展示用微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如实展现我们的耕耘,发出我们的声音。

(四)提升了教师、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向琼老师的习作微课被评为部级优课,吴斯、袁诗娴、贺丹丹、胡蓉、胡玲玲的微课、教学设计、导学单均在人教网上公开登载,张惟怡老师的思政课教学实录及说课视频,杨玲老师的家庭教育基本功竞赛视频均获重庆市一等奖,刘娜老师的劳动教育微课获得沙区特等奖,韦尧和胡蓉老师融入信息技术的展评课获区级优秀等级。

2022年第三届重庆市青少年STEAM科创大赛,在《智享生活》《创意天梯》《智能驾驶》《智能设计》《创意编程》五个专项比赛中,我校李菁泽、张凌然、许洋、吕玥瑶、向恒松、姚小川、潘恒越、郭岩峰、汪溢景等共15名同学喜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李军老师、甘鑫老师获指导教师一等奖、二等奖。   

四、创新展望

(一)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阅读实践研究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的发展,精确阅读再次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我校借助课题“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学生精准阅读实践研究”,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我校在每个年级确定了三个实验班级,每个实验班级的语文教师就成为课题第一批实验教师。我们邀请教育部信息化专家与程序指导工程师召开软件使用培训会,目前,18个实验班打卡器已经安装完成,全校线上漂书系统已开启使用。

(二)基于云技术的中外人文交流实践研究

我校是中外人文交流实验学校,去年秋季以来,我们通过ZOOM连线,实现了与美国、马来西亚的多次云交流,开通中外双师课堂、中马共建共享课程、线上海外研学等多元化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信息交流,开拓了师生的视野,为培养他们的全球胜任力提供了条件。

课题是切口,也是杠杆。未来,我们将依托信息化项目建设,实现数据收集、分析以及个性化管理。确切而言,就是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实现对人的需求的精准感知,同时实现资源的精准供给,从而变管理为服务,让学校真正成为智能校园。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保留所有权利,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Copyright© 2010-2022,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9015114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502000944     客户服务热线:4001801818
主办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技术支持: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 重庆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 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重庆市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市市辖区沙坪坝区     联系电话:02365311194